发布时间:2023-03-30 11:40:00 中物联冷链委官微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套。瞄准产业上下游配套要求,择优引进农产品预处理、冷链物流等企业,推动生产要素优化升级,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加强预冷、贮藏、保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齐食品原料“最先一公里”短板。
《指导意见》部署了优质原料保障、产业集群建设、技术装备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业态模式创新等7个方面工作20项任务。
为便于贯彻实施《指导意见》,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九问读懂《指导意见》
Q1
《指导意见》编制目的是什么?
食品产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福建、宁夏等地考察时,先后对柳州螺蛳粉、武夷山茶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地方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Q2
《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饮食文化,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2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
《指导意见》部署了优质原料保障、产业集群建设、技术装备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业态模式创新等7个方面工作20项任务。
Q3
《指导意见》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指导意见》瞄准建设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围绕食品工业全产业链推进上下游协同发力,从农产品原料的保障、到产业集群的建设、到技术装备的提升、再到食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拓展,均进行了工作部署和安排,特别是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及技术装备和工艺提升方向三个专栏,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和聚焦。
同时在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慎终如始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向新场景和新赛道延伸,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Q4
《指导意见》为什么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绝大多数食品产品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是第一产业的直接下游,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地方特色食品的原料大部分为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优异、独特资源,是当地独有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能够推动各地传统饮食文化和加工工艺传承发展,保证地方特色食品“原汁原味”。
在开展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许多食品生产企业以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或与农产品原料种养殖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工业反哺农业,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改善乡村面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此外,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原料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有利于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对农业生产主体种养殖技艺的科学指导,规范农兽药、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Q5
《指导意见》为什么要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品牌文化?
第一,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很多地方特色饮食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蕴含着一整套与食材遴选、配料加工、菜肴烹制和美食消费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是人际交往、礼仪节庆等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着中国人尊崇自然、顺应时节、食治养生等思想观念和健康理念。加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培育,讲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国味道”,能够促进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赋能”,促进传统历史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品牌,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升地方特色食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软实力。
第三,地方特色食品往往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但在全国范围知名度并不高,不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加强品牌文化培育和宣传推广,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扩大消费群体,促进地方特色食品由区域走向全国。
Q6
《指导意见》在提升地方特色食品企业技术水平方面有哪些部署?
推动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装备和设计水平,是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
一是增强共性基础技术能力。借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资源,加强地方特色食品营养靶向设计、风味品质修饰、功能成分高效提取分离、加工工艺适应性改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超微粉碎、快速钝酶、节能速冻、气调保藏等实用工艺推广应用。
二是提升先进装备供给能力。促进全自动高速无菌灌装、智能温控蒸煮、数控高密度发酵、微波灭菌、超高压非热杀菌等现代食品加工工艺装备推广应用;积极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提升工艺装备水平。
三是加强工业设计推广应用。发挥工业设计赋能作用,加速向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外观设计等各环节渗透,促进产品设计与中华传统工艺文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Q7
《指导意见》在培育新的业态和模式方面有哪些考虑?
推广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对于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食品产业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巩固与商超、便利店、社区生鲜等传统渠道的合作,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产销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消费需求数据预测,解析不同地区消费偏好以及未来消费流行趋势。
二是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引导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共享农庄、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业态和模式。
三是打造集食品品鉴、文化创意、社群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场景,同时积极将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集聚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和载体。
Q8
质量认证在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食品农产品行业发展实际,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包括有机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在内的多种国家推行的认证制度,覆盖了食品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对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振消费者信心、促进贸易便利起到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共有7万余家企业获得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3万余张,对我国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Q9
《指导意见》如何做好组织保障?
《指导意见》的落地见效,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各有关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着眼打好政策“组合拳”,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发展提供助力;鼓励市场化运作的各类基金加大对地方特行色食品领域技术创新和薄弱环节攻关的支持力度;稳妥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
三是健全标准体系。开展特色食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转化。
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等。
每日 推荐
- 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剑指年均收入增长50%
- 今年将开展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和第6批耗材集采
- 国家邮政局:2024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69.8,同比提升17.2%
- 创新之翼 劲效先锋!欧曼星翼燃气车 引领煤炭运输效率与效益双重提升
- 智能引领绿色物流新时代,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盛大召开
- 科技重塑物流,比亚迪叉车驱动制造业与物流业智能化升级
- 重庆上线国际贸易数字平台 精准撮合供需双方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两部门:推动在国家服务业试点示范省市开展标准化建设先行先试
- 凯傲集团与英伟达和埃森哲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孪生优化供应链
- “逐梦智领,跃启新篇”——2024年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