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22-01-25 13:56:25 中工网

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谭天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工会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发展壮大工人阶级队伍作为党长期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最重要的是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视之为人心所向、力量作在的重中之重。当前,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务必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惠及广大劳动者。

一、从政治的、大局的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

近年来,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中心等有关方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达8400万人。实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有效将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是当前工会工作新的着力点,是工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必须讲政治、带感情、出实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决议》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十条历史经验,重要一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系统概括,重要一条就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保障人群。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服务工作,有利于扎实推动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一步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凝聚起亿万职工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把快递员、送餐员、卡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使工会成为他们愿意依靠的组织。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深化各项服务,在对标对表中抓好落实,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服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业态经济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加充分就业、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服务相对滞后于平台经济的发展,如果工作不到位,就会削弱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就会给所谓的“维权”组织以可乘之机,给劳动关系和谐乃至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我们要顺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就业契约去劳动关系化等特点,多做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矛盾,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

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内在要求。抓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组织建设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应看到,还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欠缺、生存状态较差、组织程度偏低、权利救济困难等问题,亟需推动解决。我们要强化为职工服务导向,系统联动、压茬推进,助力职工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各级工会把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服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与人社、交通运输、工信等部门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形成了好的工作方法,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主导、各方协同、劳动者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与同级地方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动联系沟通人社、工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做好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支持保障工作。全总与人社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总出台了《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关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全总专门成立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召开头部平台企业工会工作座谈会,举行头部平台企业联合倡议仪式等;召开全国推进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暨“司机之家”建设电视电话会,系统、深入推进专项工作。浙江等18个省(市)总工会联合当地党政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性文件,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

聚焦重点发力,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建会。全总从头部企业体量大、从业人数多、聚合力强的实际出发,指导各级工会聚焦货运、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等4个重点行业12家头部企业,多次与企业座谈,入企指导推动,重点推进互联网头部企业建会工作。目前,滴滴、美团、京东等12家头部平台企业全部实现建会突破。各地工会落实属地责任,成立领导机构,设定目标任务,压实责任清单,精准靶向发力。各级工会紧紧扭住头部企业、重点群体关键点,开展摸底排查,实行建档管理,上门工作、上门宣讲、上门服务,推动头部平台企业、重点企业及所属子公司、分公司依法属地建会,“拼多多”“快狗打车”“朴朴”等一批平台企业纷纷建立工会组织。

搭建工作载体,加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步伐。坚持把开展集中行动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专题会议、举行启动仪式等方式,迅速掀起入会集中行动热潮。如,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等举办快递行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启动暨5万人集中入会仪式。福建、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总工会召开专门会议,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湖南省总与税务部门建立“建会入会+社保缴费服务”机制,多省总工会依托头部企业、行业部门等推动建会入会工作落地落实,实现工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

注重探索创新,组织覆盖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积极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围绕“怎么建”“入到哪”“怎么入”“如何吸引”等难题,推行网上申请入会、集体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职工沟通会现场入会等多种便捷入会方式,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方便找到工会、快捷加入工会。如,山东省总工会以清单化、项目化、网络化、责任化方式,构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一纲四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圳市总工会从创新组织管理制度、破解建会入会难题等七个方面出台30条举措。全总在江苏、安徽两省开展货车司机网上入会试点,借助货运平台打通货车司机网上入会通道。各地工会加大投入,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项目制,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入会工作示范点;发挥平台和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加快推动快递物流园区建会。北京市总工会上线“北京工会i会员”,实现了全域实时入会,已有17.31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上入会。

深化维权服务,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服务促入会”理念,多领域开发职工服务阵地,拓展更多暖心服务项目,及时有效为劳动者提供服务,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至今,交通运输部、全总组织开展“货车司机职业发展与保障行动”,在全国建成700余个“司机之家”,一张由点及面的服务网络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全国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8.6万余个,投入11.67亿元,覆盖服务户外劳动者6202.15万人,为户外劳动者群体提供休息、饮水、热饭、如厕、充电、避雨等暖心服务。深入开展送温暖、送岗位、法律援助、医疗救助等,组织开展“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上海等地深入开展“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积极探索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意外伤害险等精准服务项目。以开展蹲点活动为契机,组织工会干部集中攻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

应当清醒看到,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力量不足,特别是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村(社区)工会等不够健全,还存在缺人、缺钱、缺阵地等问题;维权服务手段有待加强,服务阵地数量和服务效果有限,针对性、精细化、精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作力量资源不足与现有力量资源有效运用不够等情况。这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迎难而上,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我们要统一认识、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抓铁有痕,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新发展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800万人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要坚持党建引领,将建会入会工作融入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中去,全面推进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服务工作;推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加强与交通运输等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去“联”,努力去办,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整合资源优势,联合开展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

明确建会思路,深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三建”方式。一是紧抓平台企业,实施“重点建”。聚焦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配送等重点行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广泛开展摸底排查,梳理本地区、本产业平台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情况,通过舆论宣传、入企宣讲、会商座谈、服务引导、下达建会“一函两书”等方式,推动平台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关联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完善组织架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二是聚焦行业工会,实施“行业建”。要结合实际,依托行政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工会,借助行业协会力量,按单一行业或综合多个行业成立各层级的行业工会联合会,推行联合会直接发展会员方式,作为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管理服务的重要阵地。要遵循联合制、代表制原则,规范建立联合会,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规范工作运行。要保障工作经费,有条件的配备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通过项目制补助等方式,培育一批示范性行业工会联合会。三是做实“小三级”工会,实施“兜底建”。要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建设,承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兜底”功能。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规范建立工会组织。对应党建片区、社会治理网格、园区、商圈、楼宇等,建立相应的区域工会,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把工会组织建到劳动者身边,确保流动分散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有门、应入尽入。

丰富内容,提高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质量。一是建设更完备的服务阵地。坚持入会和服务一体推进,广泛整合社会力量、利用公益资源,省、市、县分层分级协同推进,打造一批像“司机之家”这样有效服务和凝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阵地,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维权咨询、生活关爱、文体休闲等服务,让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需要时找得到、用得上。二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项目。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推动网上普惠、技能竞赛、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提质增效,广泛开展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以优质的服务吸引职工、凝聚职工。三是覆盖更广泛的服务对象。把生活困难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阳光就业暖心行动、送温暖、送清凉范围,及时给予困难救助。要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纳入各地民生事项范畴,联合相关部门提供更多暖心、优质的服务。年终岁末,更要关心劳动者冷暖,多措并举防止欠薪、安全事件发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坚持问题导向,在补短板、强弱项、增实效上持续发力。一是要持续开展入会集中行动。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作为重要抓手,主要领导负总责,重要举措部署、重大方案把关、关键环节协调、落实情况督查等,“一把手”亲自抓。要狠抓工作落实,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相关部门和产业工会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要加强监督问效,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情况通报等制度。二是要不断拓宽入会渠道。积极推行网上入会、“扫码”入会等新途径,通过流动窗口、职工沟通会等形式,提供便捷、通畅的入会渠道,努力实现想入能入、应入尽入。加快实施网上工会工作,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培育一批组建规范、阵地健全、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富有特色、职工信赖的入会工作示范点。三是要加强人财物保障。积极建设专干、社工、义工相结合的基层工会工作队伍,有条件的配备专职人员,逐步缓解基层力量不足的难题。在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探索推行“财政资金出一点、工会经费出一点、平台(代理商)出一点、会员交一点”等投入机制,有条件的设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工会联合会等工作专项经费,逐步破解制约入会的制度性、政策性难题,建强做实基层工会组织。

根据新修订的《工会法》规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依法治会、务实创新,为民服务、勇毅前行,不负职工期盼,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文刊登于《中国工运》2022第一期)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