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09:32:02 澎湃新闻
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物流是关键。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农村物流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全社会物流总额中,农村物流仅占 1.3%。农村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已成为乡村建设中的突出短板,难以满足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因此,找准制约因素,提出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农村物流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一是交通条件较差,运输难度较大。农村地区路面标准低,道路状况差,交通设施落后,交通网络混乱。运输难度加大,导致农村物流配送运营成本高。二是缺乏现代运输、仓储、冷链等专业设施。不少农村地区运输车辆主要以农用三轮车和卡车为主,西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仍然主要依靠马车进行农产品及农用物资的运输;缺乏专业化的大型仓储基地,导致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损耗率高;缺乏配置齐全的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设备,一些冷链产品难以储存配送,难以进入市场从而为农民带来收益;三是物流网点较少且布局不合理。很多网点只设在乡镇地区,大大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取快件难度,降低物流配送效率。
2.农村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高
一是小规模与分散化的农户生产经营,对农村物流规模化与标准化运作产生了客观限制,使得规模效应难以发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大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分布地域广泛,使得农村物流服务对象分散且数量庞大,致使农产品物流多批次、多频次、小规模,不易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农村物流主体培育不够,没有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农村物流市场社会化程度低,市场主体过散、过弱,难以出现品牌影响力大,集聚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3.农村物流专业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发展滞后
一是农村物流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村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作业方式传统、落后,如RFID、POS、EDI等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在农村物流中得不到有效运用,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等程度低,难以为农产品企业提供专业、标准的物流服务。二是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共享不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物流信息传递主要以电话为主,网络为辅,信息内外交换水平不高。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有效地整合,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之间无法有机衔接,严重影响农产品销售。
4.对农村物流重视程度不够,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一是对发展农村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地方政府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提高GDP、如何增加财政税收、如何能够招商引资上,很少考虑农村物流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政府对农村物流体系缺乏在资源整合和共享层面的统筹规划,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资源整合的具体运作和流程再造,科学合理的物流业绩评价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仍未得到有效落地,导致资源形成与利用效率不高。二是物流专业人才匮乏。近十几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面临严重的流失之困。同时,农村一些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技术人员也纷纷离开农村,进城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此外,农村生活环境较城市艰苦,难以吸引或留住物流专业人才。这些现象直接导致农村物流技术层面、劳动力层面的双重缺失。
二、加快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建议
1.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村物流发展根基
一是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和构建能够高效运转、适应物流配送的农村交通网络结构。二是加强仓储、配送、冷链等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农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大型冷库等,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大力提升冷链设备水平,改善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降低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损耗,保障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三是完善农村物流节点。优化农村快递资源配置,健全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鼓励引导企业密集农村物流网络,构建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2.培育农村物流市场经营主体,提高农村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一是扶持农村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引进移植、重组提升和培育扶持等途径,引导传统和新兴物流企业合作共享,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和带动效应的龙头物流企业;支持农村物流骨干企业以品牌为纽带,采用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整合小微农村物流经营业户,改变农村物流市场主体过散、过弱的局面;二是优化农村物流供应主体。推动多部门联动扶持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上行物流项目建设,组建产业联盟,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产品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物流供应主体。三是规范农村物流中介组织经营行为。充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专业化服务功能,实现农村物流货源和运力信息的及时汇集与匹配,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品质。
3.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产业链一体化的农村物流运作体系
一是支持物流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重点支持物流产业与特色果蔬、肉类产品和水产品的规模化种养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现有物流配送资源的合作与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储运企业和农资供应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或联合,实行农资批量采购和农产品批量配送;二是推动农产品物流企业向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针对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打通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全部环节,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据阿里研究院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2016》显示,网商提高农村家庭平均年收入 2.05 万元。要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现代农业”行动,促进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4.加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农村物流技术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是积极推广物联网、冷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物流技术在农村物流网络中的应用。重点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在仓库标准化、托盘标准化、储运标准化方面的应用,以推动各类生鲜农产品原料处理、分选加工与包装、冷却冷冻、冷库储藏、包装标识、冷藏运输、批发配送、分销零售等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的实施,助推农产品溯源工程,提高农村物流的技术化与标准化水平。二是提升农村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积极打造农村物流公共平台。积极对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县级农村相关公共信息网站平台加以利用和改造,打造出专业化的物流网站,实现各县级农村物流渠道网络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的全覆盖。加强农村网络信息节点的基础信息化配置,使得农村节点与县级节点之间的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此实现网点与终端农户之间的高效对接。
5.高度重视农村物流发展,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部门要积极制订农村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设计运营模式、建立运行机制,整合现有农村物流资源,做好农村地区物流节点功能与布局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结构优化的物流网络,充分发挥网络节点的枢纽作用,提升网络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制定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引导校企协同合作,定向培养城乡对接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提高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鼓励农村青壮年返乡就业,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智力和劳力支持。同时还需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充分激发专家智库提供科学决策建议的积极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剑指年均收入增长50%
- 今年将开展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和第6批耗材集采
- 国家邮政局:2024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69.8,同比提升17.2%
- 创新之翼 劲效先锋!欧曼星翼燃气车 引领煤炭运输效率与效益双重提升
- 智能引领绿色物流新时代,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盛大召开
- 科技重塑物流,比亚迪叉车驱动制造业与物流业智能化升级
- 重庆上线国际贸易数字平台 精准撮合供需双方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两部门:推动在国家服务业试点示范省市开展标准化建设先行先试
- 凯傲集团与英伟达和埃森哲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孪生优化供应链
- “逐梦智领,跃启新篇”——2024年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