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4 09:06:19 第一物流网
10月15日下午,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主会场。在2000多人的见证下,传化首次对外发布了以智慧物流为引领的物流新战略。与此同时,还宣布传化股份拟更名为传化智联,处处彰显智慧物流战略决心。
是什么让出身制造业的传化集团如此重视物流板块?作为公路物流领域的旗舰企业,传化物流新战略又体现了行业哪些发展大势?此番物流新战略,与传化集团的制造业背景又有何密切关联?
为此,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cn156news)记者,为您独家揭密传化物流新战略背后的深意。
传化公路物流大脑的“脑组织”是这样的
打造公路物流行业“大脑”
以制造业起家的徐冠巨和传化集团,对生产制造中的物流痛点有着切身的理解和体会,这也让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对物流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①集约化、组织化是痛点。徐冠巨告诉记者,提高物流行业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这是物流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16年前,面对物流资源分散、物流作业水平较低的现状,传化物流以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推出了公路港模式,并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市场的青睐。
“将司机找货的平均时间由72小时缩短至9小时;平台能把周边整个城市群的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徐冠巨用这样一组数据,向记者佐证自己的观点。
②传化网是核心和抓手。16年后,在公路港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基础上,传化物流致力于“构建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生态系统,打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平台”。
而当下的公路物流领域,物流、供应链与未来世界之间,也只差一个具有操作系统意义但又高于操作系统价值的连接器,这个连接器很可能就是蓄势已久、顺势而出的传化网。
在记者看来,“传化网”作为物流新战略的核心和抓手,可以概括为“基础”、“智能”和 “开放共享”三个关键词。
先来说“基础”。这主要是指,传化网把传化公路港、物流合作园区、企业仓储,以相同的手段管理在一起的实体网络。
再来看“智能”。实体网络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传化网的“智能”表现在,用信息化的手段,优化各种物流资源的配置——指挥200万货车司机、30000多家物流企业和20多万家货主企业高效运转。
最后是“开放共享”。传化网通过“四流合一”,将做好连接全行业生态资源、全业务场景、全网智慧协作的工作,比如说运输资源的共享,货物资源的合理分配。
从这个角度来看,传化网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依靠传化物流一家企业,而是聚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打造传化网。
“基础”、“智能”和 “开放共享”,体现出传化物流发展过程中“一花独放不是春”的发展思路——中国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具有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够实现的,而是中国物流行业效率的整体提升。
传化物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中国物流大脑”,以提高物流效率,推动中国物流服务的升级。
为中国制造业转型“铺路”
以物流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进而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正因如此,徐冠巨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的市场空间。传化物流新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脊梁的转型升级。
①与西方差距明显。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据GDP70%,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据到服务业的70%。以德国为例,其生产性服务业占到45%—50%。
徐冠巨向记者透露,“我估计,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这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
这直接体现在:目前广大生产企业还做不到零库存管理,得不到高效的物流服务和普惠的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在生产端的深度应用才刚刚起步,整个供应链体系还没有打通,整体物流效率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但他也表示差距还意味着潜力,“如果我们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10个百分点,就能增加12万亿元的GDP,可以增加2500万人就业!”
揭秘!这个公路物流大脑背后关乎200万货车司机的就业!
从此踏上智慧物流路,会有什么大不同?
②物流中蕴藏无限潜力。今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物流业是当前的发展“短板”,其中蕴藏着无限巨大的潜力;发展物流,既是发展新经济,也是在改造提升传统经济,助推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过,徐冠巨认为,综观各级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更多的关注消费端的物流,如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较多;相对于消费端的,对生产端物流的扶持有待加强。
③万物智联促制造升级。对制造业的重视和扶持,不仅仅是加快行政审批速度这么简单,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供应链服务体系的打通,匹配金融的服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服务,等等。
徐冠巨表示,打造万物互联背景下的万物智联是传化网的重要使命。
正如前面所说,传化网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集聚了大量的资源,这些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补齐“短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那么——
●集约了哪些资源?主要有四大联盟,即区域网络联盟、经纪人联盟、车队联盟、公路港联盟。更为“恐怖”的是,四大联盟还会向外拓展,吸纳更多的资源进入以“传化网”为核心的生态圈。
●这些资源怎么用?传化网把实体网络,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操作形成一张数字信息网络相连。数字网络指挥实体网络上的资源(人、车、货、仓)高效运转,“完成对万物的管、控、营一体化及全链路贯通”;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上,推动了以物流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品质,进而增加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拓宽物流生态圈。传化网的运行,将通过沉淀各种行为数据及传化支付平台的支付数据,打造物流行业的信用体系。
不仅如此,传化网还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发现客户需求的痛点,并有针对性改进服务,提高运营的效率。此外,利用大数据,还可以从事物流金融等金融方面的创新服务,推动供应链、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些何尝不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家庭中的成员!
补点料
物流新战略:打造万物智联连接器,力推传化网
传化网是智慧的连接平台、数字化的操作平台、智能化的实现平台,彰显出传化物流有着远超物流本身的大格局:不仅为中国公路网装操作系统,为中国170个枢纽建设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打造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发展物流大数据,形成中国物流大脑;同时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手段,贯穿供应链全链条,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新生态的缔造企业。
公路港模式一小步,物流行业转型一大步
面对中国物流业“低、小、散”的问题,16年前,传化创造性运用平台思维,首开传化公路港模式,为物流行业转型发展服务。“这样的事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一般企业不愿涉足,传化却看到国家需要这样的基础设施,城市需要这样的枢纽中心,行业需要这样的共享平台。”15日,传化集团新30年发展报告暨传化慈善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分享了物流创业初衷。
传化物流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物流、互联网与金融协同发展,为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卡车司机提供全场景的服务。经过16年沉淀,业务组合已包括以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和专业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市物流中心;以服务于干支和城配领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物联网物流业务;金融及生态增值业务。
传化物流公路港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落地。传化物流已整合服务了200万货车司机、30000多家物流企业和20万家货主企业。
传化物流的创新探索被提升到国家工程的战略高度在全国推广——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发文推广传化公路港物流经验;国务院发文助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传化首创的“公路港”成为国家布局工程。传化物流已被验证成为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践力量和推动力。
传化网的支点撬动的是生态圈的升级与共享
在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传化新30年目标的共同期待中,传化网应势而生。其内涵和价值可在传化股份更名传化智联的解读中可见一斑:在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传化正在引领智能物流新时代的到来。未来的传化是智慧的连接平台,智能化的实现平台,数字化的操作平台。可见,打造万物互联背景下的万物智联是传化网的重要使命。
传化网是一个软硬结合的立体网络,连接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
横向上,传化公路港、联盟物流园区、企业存储仓库等不同节点组成了一张实体联盟网络,同时,基于实体网络,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操作又形成一张数字信息网络;纵向上,实体网络又与生态伙伴的B2B平台、商贸专业市场、物流企业等系统等还构成一张网络。传化网通过物联网技术标识人、车、货、仓,实现实体联盟网络上传状态、数字信息网络下达指令,打通横向和纵向的互联,完成对万物的管、控、营一体化及全链路贯通。
“传化网还是一个承载服务的开放平台,连接所有行业实体,承载生态圈内各种服务。”项天成继续解读道,通过提供开放、共享的合作模式,聚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打造传化网,同时,传化网又可供联盟或行业合作伙伴使用;通过构建创客机制,开放接口,让创客快速植入产品与服务,传化网提供全面的创业孵化服务。
传化网形成“中国物流大脑”带来更多效应
在以传化网为核心的生态圈里,生态圈的价值很可能无极限爆发——随着更多联盟节点的加入,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实施,以及网络上更多服务的集聚,传化网将解决诸多痛点,真正实现万物智联。
正如传化物流战略发布上的介绍:“传化网的打造,将给中国公路装上操作系统,实现大规模社会协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传化网的运行,将通过沉淀各种行为数据及传化支付平台的支付数据,打造物流行业的信用体系。”
同时,随着各种服务过程数据的沉淀,逐步形成行业供应链大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进一步改进服务体验和效率,以及利用大数据展开金融创新服务、产业规划优化等服务,推动供应链、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制造业转型注入新动力。
最终,传化网生态圈会愈发有活力,传化网会形成一层有智慧能量的产业云,并成为中国公路物流的大脑,助力国家、行业、企业决策。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