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4 09:25:01 中国经济导报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宁波,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1月,在宁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明确指出,要在新常态下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引领,把港口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重塑再创宁波竞争新优势。在刚刚举行的宁波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卢子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建设“港口经济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
建设港口经济圈,已成为今年宁波的“头等大事”。
宁波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决定,目的就是要打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新的增长极。在新常态下如何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成为摆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面前的最大课题。
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明确指出,宁波要充分利用好开放和港口优势,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总理去年11月来浙江考察时,希望宁波、舟山共同打造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成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两只龙眼之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
宁波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优势和计划单列市的体制优势,宁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现在的政策越来越趋同,要素竞争也越来越难分伯仲,过去曾经引以为豪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弱化。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区域竞争新态势,宁波就是要抢抓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借势借力放大宁波的自身优势。
“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就是世界级的大港。”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多次谈到,港口是其他许多城市所没有的,也是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把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港口辐射半径的最大化、港口功能的最大化、港口经济的最大化,就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
宁波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汇处,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建立了紧密广泛的通航通商合作关系,完全能够在国家战略中找到“重要的一席”,也完全能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建设‘港口经济圈’,天时、地利、人和都已俱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把这件大事干成干好。”刘奇说。
宁波声音
在宁波,“港口经济圈”已经成为上至党政机关、院校学者,下至普通百姓口中的热词。“这是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升级版。”宁波市发改委主任柴利能更是一语点睛。从去年底至今年初,一波波的专家被请来宁波把脉,各种思想的火花迸发成真知灼见。
从世界港口发展的历史看,港口的发展是跟经济和社会一起互动发展的,“圈”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德国杜伊斯堡1916年建港,产业链以煤炭、钢铁为主,逐渐扩展到了莱茵河下游,如今腹地已扩展到南欧。”交通运输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徐萍建议宁波要打造港口经济圈,首先要确立其圈层结构,同时梳理圈层范畴中的产业需求。
“仿效临空经济区等模式,宁波可以设立港口经济圈综合试验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介绍了郑州临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经验,指出其依托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基础,发展空港物流,从经营政策、服务外包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发展规划。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李振福提出了“大宁波陆港经济圈”的概念:“‘大宁波’指明了经济圈的构建主体,并扩展到宁波及其周边城市,增强了经济圈建设的灵活性与可行性。”
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任祥则提出,宁波港口在长三角需要重新定位;建立国家海铁联运实验区,打造陆向“一带”的圈层;建立国际港口联盟,形成海向“一路”的国际圈层。
在刚刚结束宁波市“两会”,全市上下带着更多的期待、更新的认识、更深的思索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将港口经济圈作为宁波今后一个时期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可以说是应时顺势。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黄荣程认为,充分聚合资源和优势,发掘有别于其他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特质,才能确立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的主导权。“应重点整合放大港口、开放、产业三大核心优势,即构建深水港、江河港、‘无水港’大港口联盟,深化城市国际化、经济外向型、贸易便利化大开放格局,打造临港制造链、价值链、服务链大产业体系。同时,全力补齐港口经济贸易功能不强、综合型重大对外通道不畅、政策体制创新支撑不力,这三块相对'短板'。""过去宁波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实现城市与港口的互动发展,现在'港口经济圈'指明了宁波今后的发展方向。"宁波市商会副会长吴友水建议,在建设港口经济圈的过程中,宁波要高度重视新一轮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以"港口经济圈"为引领,抢占先机,争当样板。
提升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的关键在于发挥港口优势,宁波港口发展多年,成绩斐然,但遇到的瓶颈也不少。宁波市发改委主任詹荣胜认为,宁波抢抓优势,必须突出"呼应战略、突出重点、合作共赢、改革创新"。
宁波基础
去年7月,宁波市委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提出的重要指示。会议强调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全力推动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随后,由宁波市政府牵头,专门邀请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一起开展宁波港口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在这本厚达100多页的报告中,第一次全面梳理宁波市发展港口经济圈的优势、动力以及培育点。
首先,港口立体区位组合优势明显。宁波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的“T”形交汇处,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向外直接面向东亚、东盟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对内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腹地覆盖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具备辐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战略区位。宁波港口是我国远洋干线港和深水枢纽港,现有生产性泊位309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座,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拥有集装箱航线230多条。2014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首破5亿吨,达5.26亿吨,比上年增长6.2%;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800万标准箱,达1870万标准箱,增长11.5%,增幅居中国大陆主要港口首位。丹麦马士基、新加坡太平船务等全球前20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登陆宁波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第二,港口产业带动力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地位基本确立,产业带动能力和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临港工业不断提升,形成了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临港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65%左右,并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型,已经形成了石化、电力、钢铁、造纸、修造船、机械设备等行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和北仑、镇海、大榭、市区沿海四大区块,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北仑临港工业区、以石化为主的镇海大榭工业区,临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石化产业的核心区块和全国石化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第三,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宁波是我国首批14个东南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时间早、领域宽、层次高,是全国第8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拥有门类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大通关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先行先试经验。2014年全市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2186.08亿美元,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1047亿美元。
第四,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取得初步成果。作为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在积极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起了包括宁波航运交易所、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华东物资城钢材交易中心等航运服务产业。与港口配套的电子商务、航运信息、金融租赁等港航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宁波市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以及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第五,人文交流源远流长。目前,宁波已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先后召开了中东欧部长级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高官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举办了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浙洽会、海洽会,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宁波拥有30多万“宁波帮”人士,分布在世界各地,促进圈内城市合作交流,人文条件十分有利。
宁波实践
“建设‘港口经济圈’,重要着力点是要扩大港口的辐射力。‘港口经济圈’好比是一个‘同心圆’,其‘圈层’大不大、辐射力强不强,关键看‘射线’的长度和密度。”宁波人深知,建设“港口经济圈”,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内扩外延,把圈层做大。
临近过年,在梅山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仍然热火朝天,总经理何钧正在为“金蚂蚁”网上商城的网络交易平台做最后的上线准备,预计3月份可以开始运行。“在交易平台中,其中大约10%订单是跨境购,商品包括了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母婴用品、化妆品和运动器具等。”何钧说。作为全国首批5个试点城市之一的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异常迅速,自2013年11月27日首单业务试运行至今,宁波跨境电商平台整体销售额已突破4亿元,宁波口岸试点跨境电商企业达到150多家,海关审核通过备案商品种类达到8000多种,各项指标均领跑全国。
铁路直通码头,是国内少有的几大港口之一,做大做强海铁联运一直是宁波港集团的努力目标。
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带来的机遇,宁波港集团整合船队、车队、无水港、集拼中心等资源,打造海铁联运“千里浙赣线、万里甬新欧”,增强了对海外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带动力。目前,宁波港集团已拥有“无水港”12个,与金华、衢州、鹰潭、襄阳、西安、兰州等省内外近20个城市构建了海铁联运网络,并在2014年9月2日首次成功全程代理中亚地区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将港口腹地从浙东沿海延伸至中西部内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积极打造江海联运中心,2014年9月,宁波港集团与舟山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港将以“资本为纽带、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宁波—舟山港开发建设。自2006年宁波、舟山两港启动一体化进程以来,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持续攀高。省内宁波港还与温州港、乍浦港成功“牵手”,通过内支线航线经营,港口之间实现了多赢,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以嘉兴、台州、温州为两翼的省内港口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宁波港集团深化与上海、南京、太仓、连云港等长三角港口的合作,在太仓、南京投建专业化散货码头,布局长江沿线,塑造港口经济“紧密圈”,加强与营口、青岛、福州、厦门、北部湾等南北沿海港口以及中西部地区“无水港”的合作,增强辐射力度,拓展港口经济“辐射圈”。
建设“港口经济圈”,核心是要做优做强临港产业。一方面,宁波加快物流供应链系统建设,完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大宗商品交易、现代航运、国际会展、市场交易、金融结算、商务服务等临港现代服务业,全面增强港口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衍生效益。另一方面,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围绕石化行业的补链型项目、装备制造行业的先进项目以及国家布局的重大生产力项目,打造强辐射力、强带动力、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集群。
今年7月,“中国航海日”将在宁波举行,让更多人了解宁波,认识宁波港口。建设“港口经济圈”,推动国际经贸大合作、人文大交流,提升宁波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对此,宁波正在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和产品营销基地,鼓励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和资本技术合作,增强跨国经营的能力。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