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简况及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南京长安民生住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新型的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司由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2012年退出)投资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0万元人民币。
公司以“2025愿景” 为指引,以快速有效的响应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四个+”的技术创新为引领,提出科技引领、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依托“1”整套技术标准体系,着力打造3大工作平台(技术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形成“3”大产品力(技术标准、技术方案、研发成果);支撑和引领“四大业务板块”(整车物流、零部件物流、调达物流、国际货运)快速有效发展 ,有效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目前公司获得了22项软件著作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行业内十余次科技奖项,成为行业内领先的4PL。
2.供应链环节的系统现状及背景
供应链环节目前已有系统的具体状况:
1) 工厂通过订单系统向供应商发布订单、标签、交付单相关信息;
2) 南京长安民生住久物流有限公司部分可视化管理系统,如STR物流在途可视化系统、调度系统、GIS物流地理信息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CMS容器周转管理系统,系统可追踪循环取货零件的在途信息,但追踪的信息比较局限,未能追踪到具体的在途数量信息。智能供应链系统实现对入库后零件的在库管理及入主机厂的调度管理,但无法管控自送零件相关在途及入厂信息。且各系统独立运行,数据无法整合,信息或取效率低,且数据未与供应商、主机厂实现共享。
供应链环节目前系统缺失状况及问题点
1)供应商备货出货核对环节缺失系统管理,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及追溯,异常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对供应商库存无监控,存在库存呆滞的风险;同时人工核对效率低下,存在较大的人力成本的浪费,同时准确率较低,易出现未严格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备货,订单错发、漏发的风险;
2)自送零件在途追踪及入厂管控系统缺失,无法实现订单在途及交付状态的跟踪,取货供应商系统在途追踪信息不精确,且信息未能与供应商、主机厂共享,导致零件交付风险无法及时识别,交付状态无法全程高效追溯;
3)入厂纳入环节外协件收货缺失系统管理,人工收货存在较大的人力成本的浪费,同时操作准确率低,影响到零件的财务结算问题;
4)零件入厂纳入上架系统管理缺失,存在零件上架错误及由此带来的质量风险,且库存不足缺失系统预警功能,缺件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存在影响缺件影响生产的风险;
5)收货故障缺失系统管理,人工管理存在较大的人力成本的浪费,且处理效率低下,周期长。
6)缺件管理缺失系统支持,人工分析效率低、周期长,易引起不比要的额外紧急拉动费用。
7)容器周转台账人工管理,容器周转状态跟踪效率低,交接责任不清晰,容器损耗率高。
3.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与解决措施以及推进步骤。
现有供应商、物流商、主机厂整个供应链业务过程相关环节系统管理缺失,未实现整体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无法实现物流状态全程追溯。影响异常风险的及时识别及应对,造成库存及物流成本浪费,运营效率、准确性低, 直接影响供应链的精益管理。我们启动的该项目是站在整条供应链的层面上,通过可视化平台,将供应链的前端,中端,末端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参与的各个主体之间链接起来,实现整条供应链的高度协同,信息高度共享。
供应链管理过程的其中一个极大的痛点就是由于信息闭塞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协同不足,从而产生极大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因此,该项目,我们通过订单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在途监控系统、预约交付系统、MH收货系统,MES系统。通过开发标准API接口将供应链的上下游链接起来,系统可实时查看供应商备发货情况、车辆及零件在途情况、入厂物流交付情况,厂内库存及缺件计算,以及各仓库库存情况。
该项目的落地,实现了供应链点对点的全程可视透明,使原先割裂,断链的供应链服务更加智能互联。对于入场物流来说,大大提高了入场物流的各项指标;此外,全程信息实时共享有效地提升了异常处理的及时性,促进人员结构优化,人员效率提升;对于厂内物流来说,前端信息实时更新,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此外,该项目利用系统沉淀数据产生的多维度分析,挖掘数据价值,辅助团队的操作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对于整条供应链效率提升,持续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4.信息化主要效益分析与评估,主要有:
(1)信息化实施前后的效益指标对比、分析;
通过智能供应链平台系统打通整条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物流状态可视化及全程追溯,多方协同降低供应风险,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消除供应链库存呆滞,提升作业效率及准确性,减少物流成本浪费。
1、信息可视化,多方协同提高生产保障及柔性应对,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有效降低停线风险;
2、业务操作信息化 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及作业准确性,节约人力3-5人;
3、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及作业准确性,快速精准地应对来自各环节,生产、供应、库存、物流等领域的风险及变化,消除各环节浪费:包装损耗降低20%;零件帐实相符率提升、盘点精度提升,时降低库存盘亏率约50%;
(2)信息化实施对企业业务流程改造与创新模式的影响;
基于智能供应链平台的运用,各节点异常状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预警可视化,自动化;如图2
1)供应商、物流商、主机厂相关操作环节系统预警信息报表, 提升风险应对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2)各环节操作节点及时性报表的统计,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推进风险预防及持续改善。
(3)信息化实施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通过智能供应链平台系统打通整条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物流状态可视化及全程追溯,多方协同降低供应风险,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消除供应链库存呆滞,提升作业效率及准确性,减少物流成本浪费。
5.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体会、经验与教训及推广意义;
该项目的落地,实现了供应链点对点的全程可视透明,使原先割裂,断链的供应链服务更加智能互联。对于入场物流来说,大大提高了入场物流的各项指标;此外,全程信息实时共享有效地提升了异常处理的及时性,促进人员结构优化,人员效率提升;对于厂内物流来说,前端信息实时更新,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此外,该项目利用系统沉淀数据产生的多维度分析,挖掘数据价值,辅助团队的操作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对于整条供应链效率提升,持续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6.智能供应链的改进方案、设想以及对物流信息化的建议。
围绕精益生产模式,依托信息化平台赋能,打造链接整条供应链各方的智能供应链协同平台,在提升供应链高效协同响应程度的同时,以“数据共享,计划协同,进度可视”为目标,促进了供应链精益化程度的提升,推进了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应链管理全程可视,可追溯,推动了供应链“一单到底”:
1)供应商通过智能供应链系统实现库存数据管理,各方库存等信息互通,共享;
2)供应商,物流商在备货环节应用二维码技术,交货单、装箱单、托盘标签、外箱标签、成品入库标签二维码扫描,实现备货、出货等各环节的系统防错;
3)二维码扫描作业覆盖整条供应链,实现纳入环节系统防错,收货故障处理的可视化管理等一系列操作模式的创新。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