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8 10:26:30 中物联冷链委
在2022年第二届长三角冷链物流(上海)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受上海市物流协会的邀请,参加2022年第二届长三角冷链物流(上海)高峰论坛,我谨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本次活动的成功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多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重要历史成就,令人鼓舞。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的冷链物流产业,在过去十年可以说同样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政策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十年前,冷链物流尚属于小众行业,缺乏产业热度和曝光度,全国发布的冷链产业政策屈指可数。十年间,以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代表的冷链政策多达数百项,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二是标准规范不可相提并论。十年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冷链标准不足30项,多数冷链领域缺乏标准规范。十年后,各类冷链标准已接近300多项,增长十倍有余,且标准涵盖国际标准、国标、行标、团标、地标等多个类型,冷链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三是市场需求空间不可等量齐观。十年前,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更多依赖于国外食品生产和商超餐饮企业的释放,其需求总量仅约为3500万吨,市场规模仅为600亿元左右。而2022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3.2亿吨,市场规模超过4916亿元,分别增长9倍和8倍。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同一量级。2022年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预计将达到38万辆,而十年前这个数字仅为4.5万辆。2022年全国冷库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2.1亿立方米,十年前则是0.97亿立方米。十年间,冷藏车保有量增长9倍,冷库容量实现将近翻两番增长。
五是在专业化、集约度不可混为一谈。十年前,据不完全统计到的在册冷链物流企业约3千家。十年后这个数字已超过7万家,体量是前者的近25倍。按经营方式划分成供应链型、仓储型、零担型、宅配型等10多种商业模式,专业化程度不断升级,集中度不断提高。2014年首次冷链百强企业统计,前100强营收占整个行业仅为7%,现在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3%。
通过以上几方面能够清晰看出,过去十年来我国冷链物流所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就。当下,我们身处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节点,更应及时总结过往成绩,吸取经验不足,避免未来少走弯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样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人口规模超过1.5亿,人均GDP接近24000美元,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长三角是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支撑地,是加快推进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前沿区...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助力和支持,长三角冷链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我也对下一步长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发挥长三角相关冷链组织协同力。加强同三省一市政府的积极对接,引导政府出台冷链产业政策,吸纳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加入,在冷链运输、仓储、配送、技术装备、信息化等方面打造标杆,加强相互间业务协同。定期开展成员之间的互访交流,针对行业问题寻找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二是继续完善冷链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目前长三角已拥有江苏苏州、常州,浙江舟山、嘉兴,以及宁波北仑等几个国家骨干冷链基地,但对于打造“枢纽-通道-网络”三级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支撑还是不够。需要进一步搭建覆盖省市县乡多级体系的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城乡冷链设施网络。
三是加快区域标准的制定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需要区域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协同和互认,需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力量,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一体化,实现商品流通环节的规范与统一,才能为长三角冷链物流的一体化市场竖立标准化样本。
四是注重绿色低碳和数字化。鼓励冷链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和装备研发投入,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改造,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加快数字化转型,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标签,加强智能分拣、智能温控等冷链技术装备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这里聚焦了国内最好的一批冷链物流企业,代表了我国冷链物流阶段性发展的最高水平。中物联愿同各位一道,协力提升长三角冷链物流水平,为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