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2 14:05:50 华西都市报
截至去年12月
四川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9.2万家、注册资本超1.9万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4个,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进出口3515.8亿元。
●2021年
四川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5635户,较上年同比增长24%;外商直接投资1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9.7%;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比重由挂牌之初的4.3%提升到44.9%。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5周年。
经过5年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成果丰硕,已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聚集地。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4个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整体分为成都、泸州两个部分,涵盖三个片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
经过5年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聚集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四川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9.2万家、注册资本超1.9万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4个,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进出口3515.8亿元。特别是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四川自贸试验区更加展现出韧性与活力,2021年全年新设企业55635户,较上年同比增长24%;外商直接投资1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9.7%;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比重由挂牌之初的4.3%提升到44.9%。
持续迸发创新活力
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持续迸发创新活力。
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创新、双向投资、口岸物流、金融开放创新、法治保障等5个集成攻坚组作用,对重大改革任务集中攻坚、集成突破。先后制定实施与外商投资法紧密衔接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45条”措施;设立全国首个以省域命名的自贸试验区法院、检察院等。
制度创新全面发力。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对标对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和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推广的最近四批104项试点经验中,四川贡献12项,推动国家层面278项和四川5批81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
差异化试验成果亮点频现。成都双流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成都国际铁路港已联接境外69个城市、境内25个城市;泸州港“启运港+无水港”政策联动运用,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连接……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紧扣“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注重发挥“临空、临铁、临江”三临叠加优势,形成“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强劲态势,推动四川对外开放再上台阶。
高水平开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动西部首单外资增值电信业务开展,航空发动机境内外保税维修基地等项目投运,借助一批重大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同开放不断深化。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取得不少重要突破:共同首发中欧班列(成渝)、共创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成渝两地自贸区法院实现纠纷跨域立案、跨域庭审、跨域调解、跨域执行协同……一年来川渝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增添更强动力。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