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信息 > 正文

后疫情时代 AI新基建要边建边用

发布时间:2020-06-04 17:12:22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当前,随着国内防疫形势好转,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从全球范围看,疫情仍处在持续蔓延的态势中,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尚不明朗、全球疫情防控形式依然十分严峻。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为了不让这场硬仗前功尽弃,从个人到集体、从社区到企业、从乡村到城市,各行各业的人民仍聚力坚守奋战,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而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抗疫作战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力量逐渐凸显出它的价值与光辉。

AI企业积极迎战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是诞生于北京中关村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旷视火速组建旷视AI抗疫联合攻关项目突击队,提出了“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思路,积极发挥人工智能企业优势,利用AI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从大年初一立项,到正月初十上线部署,旷视项目组百余员工放弃休假,用技术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抢战机。

图:春节后旷视项目组在地铁站部署AI智能测温系统

为了让开发进度“跑赢”疫情,旷视的许多开发人员都进入到了废寝忘食的状态。据工作人员回忆,在调整温度曲线时,有次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本来已经准备回家的同事,觉得有一块的开发进度还能更进一步,于是又折返回来,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考虑到大规模复工高峰的需求,旷视AI智能测温项目组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兼顾“无接触感应”、“高效率通行”、“高温智能预警”以及“发热人员人性化、高效率跟踪管理”等功能,让安全和便捷在疫情防控时期实现最大化。

然而,旷视团队的开发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测温产品的需求愈发迫切。眼看着研发进度走到后期,产品设计在项目组成员的加班加点下顺利完成。

从研发到落地党员带头啃下硬骨头

周舒畅是旷视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是能提笔写论文也能一线扛设备的“资深党员”。在连续奋战68小时、验证测试了6套设备、快速完成前段研发验证后,他没有休息,扛起红外相机和三脚架,冲到了测试一线。

图:旷视技术人员春季期间加班研发

大年初二,“旷视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成功诞生;初十,旷视AI测温系统正式上线,首期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海淀政务大厅是周舒畅负责的试点,他每天坚守现场观测实时数据,等政府大厅下班,再把设备扛回公司进行调试,一直到凌晨。

那正平作为旷视产品部门的负责人,是一位工程师,更是一名党龄近20年的党员,他义无反顾地扛起联合公共组产品和工程化的重任。随着复工复产的到来,通勤客流逐步恢复上升,高客流量通道的防疫工作将更加紧张。如何能保证产品的规模化出货,保证每一台设备的高精准度,是联合攻关组面对的又一个问题。

在牡丹园地铁站,那正平和团队三班倒,一个班组在风口站立6小时观测数据,调整设备。一个摄像机角度的变化,一个安装流程的变化都会影响测温准确性。通过5天的摸索,他整理出了产品的部署安装规范和调试准则,同时协调货源保证核心零件的供应。产品部署后,在AI测温系统的辅助下,仅需少数工作人员就能够管控现场,大大降低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被感染的风险。

不等不靠 坚持自主研发

实测效果显示,旷视AI智能测温系统人工复核率小于0.65%,测温精度偏差小于±0.3度,与手持式测温仪精度基本相当;测温距离可支持大于 3 米的非接触远距测温;单台相机智能测温筛查每分钟可测试300人,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积遮挡人脸的情况下,面对“浪涌式”大人流,系统也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筛查通行人群,保障不同类型人行通道无障碍式通行。

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各类场景出现差异化的测温需求。对此,旷视在AI技术及场景适应性上深度打磨,根据场景大小、人员流量等因素的不同,推出平台版、便携版、Lite版、Mini版四个版本的AI智能测温产品,让安装和使用更加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疫情期间测温产品中最为核心的黑体( 一种在红外检测过程中用于校准,避免外部因素干扰的完全辐射体)一时间成为稀缺设备,为了保障市场供给,旷视在短时间内自研了一款黑体解决了燃眉之急。

图:旷视自研双光相机+黑体测温方案

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对尖端技术的不断钻研和团队高效的执行力,展现出了中国新一代创企的责任于担当。很快,旷视的AI智能测温产品相继落地到武汉方舱医院、北京部分三甲医院、北京各大商超、办公楼宇、园区、社区等2000余个场所应用,并且已与泰国、日本、韩国、中东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展开合作,截至目前已累计保障超过数十万余人次顺利出行,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屏障。

图:旷视明骥 Mini 版落地泰国多家政府医院

以点带面 助力“新基建”

近来随着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新增确诊连续多日为零,防疫工作重心逐渐向防止境外输入病例方面转移,这场历时4个多月的全民抗疫战已经步入了最后攻坚阶段,全国防疫也已经进入常态化。这期间,AI智能测温设备成为老百姓们日常出入社群、商超、办公区最常照面的守门员。

而为了规范市场中AI智能测温产品的使用,中关村管委会组织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开展了中关村标准制定工作。4月16日下午,中关村管委会举办线上标准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关村标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下简称“智能测温标准”)。始终冲在抗“疫”一线的旷视,此次也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提交了智能测温标准的立项建议书,通过标准专家评委会的评审,并担任工作组组长。该标准旨在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优势,推动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规范化发展和产业化推广。

从产品创新到标准制定,旷视这次科技抗疫的成果不仅为战胜疫情增添了一份信心,也为“新基建”——即构建信息化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些思路。

新基建应该怎么建?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曾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0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密集部署推进“新基建”,上海、广州等多地出台新基建行动计划。

要搞好新基建,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边建边用”,从一些试点项目、试点工程着手,从一个个小的功能模块替代开始,结合产业柔性发挥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等技术优势,才能够以点带面地培养起产业对新技术的依赖,促进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

就拿这次信息技术在疫情期间发挥出巨大作用为例,智能化、自动化的测温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手检,不仅解决了防止人群聚集、精准高效测温、无感快速通行的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社会中的切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智能化的设备成为了公共场所中人们中习以为常的基础设施。

企业有担当 科技有温度

除了用技术和产品支援抗疫,旷视AI抗疫联合攻关项目组在春节期间还发动企业及员工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筹集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物资,为前线疫情防控添砖加瓦。

疫情发生以来,已累计筹集10万余只符合国家医疗防疫标准的口罩,党委书记蒋燕作为项目组的一员,对于疫情防护物资的筹集更是全过程跟踪、协调,防疫物资在顺利清关的第一时间就召集湖北等疫区负责人召开专题会沟通、协商物流发送细节,以保证防疫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配送到抗疫一线,作为老党员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为团队作出了表率。

作为全球最早一批人工智能先锋企业,旷视不仅对计算机视觉技术攻坚有不懈的追求,同时也在推动和呼吁行业善用AI、做有温度的科技。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在《2019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年度观察》中写道:“AI治理不仅是政府及相关机构有责任,企业作为AI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主要力量和一线实践者应当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要主动开展企业自治的工作。”

用人工智能造福大众是旷视的企业使命,此次能够用AI和疫情对抗、保障人民大众的安全体现了旷视人对践行初心使命的自我要求。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印奇认为,2020年将成为AI治理元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社会提高生产效率、生活便捷,但是AI企业在伦理道德、隐私安全等方方面面应该有更多深入的思考。“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驭火之术”,AI治理需要被更广泛的认知和践行,需要知行合一。”在文章中,印奇呼吁大众应该以长期主义的态度,直面AI治理挑战,一起用人工智能造福大众。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