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3 09:12:23 中国邮政快递报
我国物流产业连接上下游多个产业,对经济带动性强,且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物流行业“跨部门、跨领域、跨环节”协调难、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日益突出。有研究表明,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于发达国家近一倍。因此,研究发达国家的物流体系,提升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完备性,实现行业的降本增效已刻不容缓。
美国物流标准重视民间团体力量
美国的集装箱与箱式货运业极为发达,多式联运已成为主导运输方式;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并重,物流外包与物流自营并重,基本按企业的实际需要运作,没有统一模式。美国在对市场管制放松的同时,加强了对物流企业的规范运作管理,这种管理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的工作中,美国立法机构参与标准的制定,增加了标准与立法机构之间的联系。
美国的物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专业标准(或行业标准)、公司标准等4类。美国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来自民间的标准化团体,可以更有效和快速地反映市场需求和提供解决方案。而部门的标准主要是从保护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制定的,政府在标准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很有限。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制定了《货运集装箱底盘基本接口的要求》,建立ANSI/MH5容器与其公路底盘接口的基本要求;制定装运单元和运输包装的标签标准,用于物流单元的发货、收货、跟踪及分拣,规定如何在标签上应用条码技术,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美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几乎涵盖所有环节,尤其侧重仓储和包装。同时,美国也很注重物流通用化和信息化,较早实现集装箱尺寸和结构互通互用标准化,以及条码标签信息技术标准化。
欧洲物流标准集纳成员智慧
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的是政府监督、企业自主经营的模式。欧洲各国的标准化工作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统一协调。CEN由成员国的国家标准化机构或成员组成。
欧洲各国针对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制定了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支持行业协会对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如物流术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清洁空气法、综合环境责任等相关行业强制性标准。
英国、德国、法国目前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覆盖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服务全过程。德国物流标准化学会(DIN)的物流标准覆盖7个领域,即物流配送、绿色物流、识别系统、装卸和运输安全、物流系统与管理、包装及订单拣选、生产/仓储和物料搬运。
在绿色物流方面,DIN EN 16258标准适用于整个欧洲,规定了在运输服务(货物和客运)中计算和申报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
日本物流标准侧重国际通用性
日本在标准体系的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的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日本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级标准、专业团体标准、政府部门标准以及企业标准4个等级。国家级标准即JIS、JAS和医药标准,政府部门标准通常带有强制性。日本更注重将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的结合,使得标准的实施和执行做得相比其他国家更好。
日本工业标准(JIS)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主要集中在物流模数体系、物流术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物流信息等技术领域。日本包括配送在内的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很早以前就已实现了装卸托盘化、集装化,以及托盘、集装箱等包装设备标准化。
我国物流标准制定的有效路径
国外物流标准化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物流模数系统的标准化,主要是考虑物流各环节尺寸方面的协调一致,并根据物流基础模数来逆推确定物流运输设备尺寸。二是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主要是实现不同运输设备之间的货物转运效率。三是供应链流程中的接口数据结构和格式的标准,以确保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标准的制定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以运输、包装、仓储等领域的技术标准为主,体现出标准制定主要是以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为落脚点。政府在物流标准制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环保等方面。标准的制定过程充分与产业结合,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通和协调,如产品包装同物流装载器具的协调等。
我国在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物流通用基础类标准研究、物流保障支撑类标准研究和物流运营服务类标准研究。
通用基础类标准可以为物流设施的建设、设备的制造以及物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提供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首先,在物流对涉及产品的各个环节,应从设计阶段便引入产品包装规格标准化、单元化的理念;其次,要包括对物流统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标准,如制定能源消耗及核算标准,为物流行业能耗数据监测,为企业改善碳排放指标等提供技术指导;最后,要加强对标识、编码等标准的管理,为行业内的统一管理提供规范等。
物流保障支撑类标准研究方面,应重视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等领域核心技术类标准的制定;鼓励信息互联互通,制定不同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各种物流运输设施设备与信息平台的接口衔接等标准。
物流运营服务类标准研究方面,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作业应辅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才能确保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聚焦醇氢生态、智能化和国际化三大战略,远程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 这场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了交通运输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 《中国公路货运运行大数据分析报告(2023)》发布
- 今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首超40亿吨
- 引领行业!科捷物流蝉联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
- 摸清“家底” 把脉经济——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看中国经济新活力
- 【北京】全流程全链条降低物流成本
- 领先科技率先应用,全新动力赋能,欧马可用户不用做选择题
-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 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 财政部决定在这些相关地区开展试点
-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