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应运而生

发布时间:2018-03-14 11:23:17 北京商报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应运而生,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对外援助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情况下,组建这个部门将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外交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而在颇为吸睛的5个新建部门中,也囊括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根据方案,中国拟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王勇称,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主要职责则是拟定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规划、政策,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方案和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评估实施情况等内容,同时援外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相关部门按分工承担。

 

一直以来,中国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大国外交的形象便更加突出。王勇称,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是为了充分发挥对外援助作为大国外交重要手段的作用,加强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援外工作统一管理、改革优化援外方式,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等目的。目前,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国家级机构,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以及英国国际发展署。

 

组建国际发展合作署,改革援外方式,背后的经济账不容忽视。一方面有利于构筑共同发展利益,开启双边合作,打开目标国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大国担当和大国责任的体现。

 

以2014年为例,中国对外援助中,无偿援助占比36%,无息贷款占比8.1%,优惠贷款55.2%,并且含有物资、资金、设备、技术、工程、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对外援助更多是为了开启双边合作。

 

此前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洪灾超过2亿美元,不仅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更是中国维持南亚边陲稳定的战略举措,且为当前的“一带一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也间接证明了中国对外援助所获得的肯定以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扎实。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更是为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助了一臂之力。

 

以往的大部制改革,更多是在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探索中,为应对内部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如今更多是以国际视角处理中国的发展问题。

 

去年11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中提到,中国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援助。而在未来五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等内容。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