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钢铁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6-12-20 09:40: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中物联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业屡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实,促进中国钢铁业的转型升级,既要靠主动改革,又要借助对外开放的潮流。在此过程中,“一带一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体看,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三个阶段性标志:第一个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中国企业开始由单纯的工厂逐步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个标志是2001年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此后中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第三个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同时结合国内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形成“东西互动、南北互通、海陆融合、内外一体”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现在,入围财富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却还不够多。以刚刚成立的宝武钢铁为例,与世界主流钢铁企业相比,我们的国际化指数(指海外资产比重、海外销售收入比重、海外员工比重的算术平均值)还不到10%,而日韩钢企已超过30%。中国钢企的海外收入仍局限于产品出口收入,海外资产多集中在资源类投资。与此同时,中国钢企在全球绿地投资、国际资本运作、海外研发中心建设等全球资源配置方面也亟待提高,而这些正是我们衡量产业是否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
那么,如何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呢?除了提质增效、苦练内功之外,钢铁企业还必须把握好“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区钢铁制造装备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大多数所谓的“过剩”产能,对这些地区的需求而言其实都是相对先进的。
不过,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有两个在国内产业发展过程中适用但在海外并不适用的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项目规模不是越大就越好。在中国,100万吨规模的钢厂属于小钢厂,可能属于没有竞争力的,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地区,钢铁需求总量并不大,因此我们不能以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推进钢铁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第二,装备的技术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除了环保的“硬指标”不能忽视以外,装备的技术水平也要与海外当地市场需求结构与资源禀赋相匹配,切忌追求表面的观赏价值。
令人欣慰的是,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的钢铁行业可谓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中国钢铁长期的规模出口积累了巨大的海外客户基础,具备了属地化制造的市场条件。而中国在钢厂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娴熟的工艺技术以及成套的钢铁制造装备的供应能力,也使得中国在钢厂建设的单位投资成本全球最低、效率最高。
对于宝武钢铁这样的央企来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难得契机。目前,我们正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谋划公司的海外行动方案。特别是充分利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融资方面的成本优势,加大在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
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各国产能合作将更加紧密,中国钢铁行业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新路。在此过程中,沿线国家也将因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而获得巨大的发展实惠。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剑指年均收入增长50%
- 今年将开展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和第6批耗材集采
- 国家邮政局:2024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69.8,同比提升17.2%
- 创新之翼 劲效先锋!欧曼星翼燃气车 引领煤炭运输效率与效益双重提升
- 智能引领绿色物流新时代,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盛大召开
- 科技重塑物流,比亚迪叉车驱动制造业与物流业智能化升级
- 重庆上线国际贸易数字平台 精准撮合供需双方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两部门:推动在国家服务业试点示范省市开展标准化建设先行先试
- 凯傲集团与英伟达和埃森哲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孪生优化供应链
- “逐梦智领,跃启新篇”——2024年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