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物流 > 正文

杭州多项举措助推内河水运复兴

发布时间:2016-11-29 10:43:01 中国水运报

千年大运河穿境而过;钱塘江由此奔流入海。杭州水运历史悠久,一直都是浙江内河水运的枢纽。近年来,杭州市港航部门积极推动杭州内河水运复兴,通过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提升航道通航等级等多项举措,努力消除内河通航瓶颈,推进海河联运,助力杭州内河水运转型发展,打造水运复兴的新格局。
  一座船闸激活一江经济
  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是杭州乃至浙江内河水运复兴的重点工程。11月1日,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主体各合同段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这意味着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已经具备通航条件,一个被卡了近60年的航运瓶颈就此打通,浙西北三江两岸乃至浙赣皖闽的水运一盘棋由此而活。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船闸建设指挥部的高级工程师朱权华告诉记者,扩建改造工程是在现有船闸下新接一个500吨级船闸,还要兼顾未来1000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作为示范项目,富春江船闸将对全国通航河流上1000多座类似船闸通行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座船闸激活一江经济,带来滚滚红利。船闸正式运行后,年货物通过能力将增加50倍以上。届时,开发后的钱塘江中上游航道运输通过能力相当于一条复线铁路或两条4车道高速公路,每年可直接节约运费9亿元以上,低廉的运价会吸引更多企业弃陆路而走水路。位于富春江船闸上游建德的新安化工公司物流中心党总支书记洪建良表示,如果企业原料改走水路,仅煤炭一项,一年就能节省运输成本1000万元,如果全部改用水运,全年能节约5000万元左右。
  转型升级发展绿色水运
  绿色水运要求港航企业转型升级。杭州市港航部门根据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宏观环境,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步伐,引导运输船舶向专业化、大型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在继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广内河500—1000吨级选优船型,加大内河集装箱、江海河联运、水上旅客(观光)船舶等专用船舶发展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新能源示范船舶的宣传力度,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杭州港航还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强化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水平,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推动水路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提高水运行业的竞争力。
  在内河水运复兴的征程中,杭州港航部门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和“五气共治”工作部署,积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打造绿色水运为目标,加快推进绿色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杭州内河水运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5年,杭州市港航管理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对船舶垃圾和油污水进行回收处理,施行仅半年就督促9.4万余艘次船舶将130余吨垃圾送上岸,让一条条航道成为绿色交通动脉。
  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内河水运体系
  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服务浙江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复兴内河水运有着绝佳的战略机遇,杭州港航部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抓机遇,积极构建综合畅通的水运通道体系和通江连河的枢纽港区体系。
  据了解,目前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一江二河(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为骨架,以杭州市“八干二十七支一网”的内河航道网布局为基础的内河水运体系。
  未来杭州港航部门将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水路交通运输船舶、港口装卸设备、管理等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项目、人才、基地、平台的有机结合,围绕水运行业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示范工程、专项行动等,探索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构建现代内河水运体系中的有效推广和高效应用。
  “十三五”期,杭州将充分发挥杭州市航道网作为省内河航道网络主通道的核心作用,以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市内河骨干航道网建设。开展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四改三”及二通道工程、富阳渌渚江航道升级改造工程等。建成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三堡船闸(一线)船舶安全保障工程,打通钱塘江中上游航运瓶颈,攻克京杭运河杭州市区段工程,消除内河通航瓶颈,有效扩大现有干线航道的辐射半径。
  同时,杭州还在加快推进运输方式调整和江海河联运市场培育。推进以江海联运、海河联运为特征的水水中转系统,加强内河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协作,提高内河运输组织水平。通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提高水路运输在多式联运中所占的比例。在港口建设方面,杭州也在不断完善分级覆盖的水运综合枢纽港体系,健全水运物流枢纽港体系,健全公水联运的货运枢纽港体系,建构交旅互动的客运枢纽港体系。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