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6 16:10:37 中物联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
2019-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确定了两批、45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建设。为展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风貌,回顾总结运营经验,提出发展建议,我们对45个枢纽单位2020年的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跟踪评价,形成了《国家物流枢纽2020年度评价报告》。报告显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各枢纽运营单位积极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枢纽建设,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一是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各枢纽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对区域仓储设施、交通网络、运力等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产生了较强的设施优势和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各类企业入驻枢纽。2020年各枢纽平均入驻企业数量达1384家,较2019年增加19.4%,在物流网络中核心节点作用进一步突显。
二是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在公转铁方面,29个枢纽开行了铁路货运班列,平均开行班列数量超过2000列,同比增长34.6%。在公转水方面,港口型枢纽水水中转量达到了3875万吨,同比增长8.2%;铁路装卸车辆数达到46.7万辆,同比增长12.6%。公路运输量向铁路和水路转移,不仅提高了综合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经营规模逆势上扬。在货物吞吐量方面,75%的枢纽实现了正增长,2020年平均货物吞吐量达到4799万吨,同比增长6.1%。在物流业务收入方面,80%的枢纽实现了正增长,2020年平均物流业务收入为67.7亿元,同比增长13.4%。在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85%的枢纽实现了正增长,特别是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中西部枢纽保持了快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15.2%。
四是物流效率有所提升。枢纽按照“通道+枢纽+网络”的发展理念,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整合枢纽内外资源,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应用,深入物流链与供应链各环节,推进组织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物流效率。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平均物流强度达到957.4万吨,同比增长0.4%。
五是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随着枢纽规模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对地方其他产业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进力。陆上边境口岸型枢纽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吸引出口加工企业入驻,推进当地经济由“通道经济”迈向“口岸经济”。中西部陆港型枢纽打通国际物流通道,一方面帮助当地生产制造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推进地农产品、工业品进军国际市场。商贸服务型等枢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六是服务社会民生作用凸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枢纽积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在地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枢纽平均纳税总额为5.4亿元,同比增长0.1%;枢纽平均提供直接就业岗位4568个,同比增长15.3%,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稳就业的重要保障。
七是配合国家战略做出贡献。枢纽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辟了多条海陆空物流通道,特别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48.9%,各枢纽平均达到了850列,不仅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也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内外经济双循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八是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疫情期间,枢纽冲锋在前,积极参与应急物资组织、运力保障、仓储配送等工作,在保障区域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满足上下游生产、商贸企业物流需求和居民消费需要及维护国际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供稿)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何黎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自律公约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4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360万亿元
- 关于召开“2024第五届新能源物流车生态大会”的通知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一项物流国家标准项目计划
- 蔡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活行业新动能 谱写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在合肥召开
- 中国重要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周报 (241209--241213)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贺登才: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推进公路货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