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3 19:27:52 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以下简称《意见》),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推动我国供应链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从行业组织的角度,对《意见》做出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全球趋势 顺势而为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学界对传统供应链的普遍定义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物流已进入供应链时代,发达国家纷纷从战略层面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2012年,美国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把供应链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采购、电商、快递等业态融合交叉发展,现代物流向供应链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已经逐渐发展步入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全球化经济新格局的有力抓手。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规模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较好地发挥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也是全球供应链重要中心之一。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3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1万亿元,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全国货运量达到440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位。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物流、采购、电商、快递等业态融合交叉,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总体而言,我国供应链发展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起点高、速度快,供应链在各行业加速创新与应用,形成了多种供应链发展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国全球市场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多次提出要推进供应链创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国务院作出全面部署安排,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根本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去年以来,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等全程重点参与《意见》的相关调研和起草工作。
二、出台意义:首部政策 战略立意
《意见》是我国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的有关供应链的专题政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发展的新时代。《意见》包括: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大部分主体内容。顺应当今时代与行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意见》中提出,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它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特征,强调供应链降本增效、协同整合、开放共赢的功能特征与组织模式,其应用范围从企业、产业之间,延伸到地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意见》中指出,推进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凸显出供应链重大战略意义。
三、总体要求:立意高远 方向明确
《意见》总体要求分为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两大部分。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根本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意见》立意高远,着眼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找准了路径,为供应链发展指明了方向。
《意见》